揭秘抗战时期曲周的一桩彰显人性关怀的命案

时间:2025-01-21
浏览:
近日,我在浏览某知名收藏网站时,意外发现邢台一位藏友正在挂售曲周抗战时期的一桩命案的卷宗。该卷宗售价颇为不菲,但幸运的是,这位藏友慷慨地将卷宗的主要内容以照片形式进行了展示。查看了这些照片后,我认为其所包含的信息已足够进行研究与分析。于是暂时搁置直接购买卷宗的念头,转而集中精力,仔细研读这些照片内容,全面了解这宗案件卷宗所记录的相关情况。 
   
 案卷照片详尽展示了包括卷宗封皮、甄城抗日政府正式公函、广平抗日政府转发濮阳关于移送杀人犯范某某的公文、濮阳县抗日政府回复曲周确认代为拘捕范某某的函件、范某某的详细讯问记录、晋冀鲁豫边区第三行政督察专署的指示、曲周县抗日政府出具的正式判决书,以及保人保证书、新人审批等一系列关键卷宗文书照片,共计十余张。
由于卷宗内文书内容较多,我们挑选了其中查证完备且结论明确的判决书进行展示。
判决书内容为: 曲周县抗日政府刑事判决  民国三十五年刑字第3号
                        范某某,23岁,曲周县某村、
                        张某某,33岁,曲周县某村。右列被告人等因杀人一案经本县审理判决如左。 
   
 主文:
 被告范某某、张某某杀人之所为,各*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公权五年。
事实:
民国32年灾荒年(即1943年),范某某母弟三人和张某某母子两人及某氏(女)一人,结伙逃至清丰县吴家村一带讨饭,民国33年(即1944年)因系同乡商妥,同伴至甄城黄堂村,在该村一庙住下,一日早起,范某某等均出外讨饭,庙中只留下张某某之母看守门户,早饭后,某氏回庙以其包袱和两条单裤一双鞋失踪,与张某某母子发生争执,该村有一拾粪人到庙里挑唆某氏将张某某被子捲去,送付住于外村的同乡之小炉匠,午后返庙,后住迨二、三日。张某某托人管说未妥,心中不忿与范某某在许堂集上提议商妥杀害金氏。当天至半夜时分,张某某起来摸索。范某某误将金氏摸醒,张某某躲在一旁,金氏起来解手,金氏返屋后才坐,被铺上张某某、范某某即行近前,范一手按胸一手按手,张跪在金氏身上一手捣嘴一手卡脖,将金氏害死。当将尸首抬庙西地内掩埋。天未明,范等逃至旧城集。嗣被黄堂村拾粪人将范某某报区拘押,张某某等人闻讯又逃至濮阳县南楼。范某某为由区脱逃亦寻至南楼。被告等遂打短当佣工。张某某于秋回家。在本村上工做活。过秋接伊母回家。范某某等亦同伴回家。该范某某恐梁某某(死者丈夫)明瞭起事。曾与张某某商量谋害梁某某。该张某某应并与邻人闫某某大概透露杀人之事。令闫某某胡盧通知梁某某躲防,意恐范某某暗下毒手。梁某某闻传追根。张某某恐后受累花款四千元为和解。范某某与张某某未和解前,全家又行逃至濮阳。梁某某诉请持函将范某某捕获县,又将张某某传案经审理终结应予判决。 
   
 理由:本案杀人事实被告等供认歴歴如绘,自可定谳而其所犯之罪刑亦为重大。固应依法办理。然灾荒之时逃奔外乡,饥寒交迫。衣物为生命之主要物品。忘法律之所以而激成惨案。若处于极刑实属可悯至杀人之罪过,该张某某先起动机应予加重,但回家即行后悔,所以范某某提议再行杀害梁某某时毅然拒绝。并又设法通知梁某某防止不测。继又赔款尚应减轻至。范某某虽以前受张某某之影响而帮助杀人。然回家后恐梁某某起事。即应投案自首或设法求梁某某原谅,方属为是。不料再起祸端。尚应加重。为此,被告等之罪过不相上下,应同样论罪,而在审理过当中被告等诚恳坦白,均应从轻。再梁某某图张某某之赔款而改变事实。亦属不当。要知杀人为之公诉不能以图财而免追究。基上论结,特为判决主文”。   
   
 这宗发生在民国33年(1944年)的杀人案,涉及因逃荒至山东甄城县黄堂一带讨饭的曲周同乡。因财物纠纷,曲周范某某与张某某两人合谋杀害了同乡某氏(女)。该案件的判决书详细记录了犯罪的具体过程、动机及被告人的供词。在审理过程中,抗日政府的司法人员充分考虑了被告人在灾荒之年逃荒外乡的艰难处境,以及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对他们生存的重要性。判决书指出,被告人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若单纯以严刑峻法处置,恐难掩其中的悲悯之情。这种对被告人生存状态的考量,体现了法治在严惩犯罪的同时,也不失其宽容与理性。 
   
 在量刑环节,判决书根据被告人在犯罪后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权衡。张某某虽先起杀人动机,但事后深感悔悟,并在范某某提议再行凶时坚决拒绝,还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主动赔款寻求和解。这些行为反映了他内心的转变和积极改正的态度,因此得到了相应的从轻处罚。而范某某虽受张某某影响参与杀人,但事后并未采取积极补救措施,反而继续制造事端,因此被依法加重处罚。这种量刑做法既维护了法治的公正性,也体现了对被告人行为后果的合理评价。
此外,判决书还严厉指出了梁某某图谋赔款而改变事实的不当行为,强调杀人是严重的公诉案件,不能因个人私利而逃避法律制裁。这进一步彰显了法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受害方梁某某不服判决上呈冀南第三专员公署后,行署专员  温光中亲自签发改判指示,明确区分主犯与从犯,以确保刑期的合理性与公正性。 
   
 综上所述,这宗抗战时期的杀人案件卷宗不仅详细记录了犯罪事实和量刑过程,更深刻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法治精神中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它表明,即便在乱世之中,法治依然需要坚守公正和人性的底线,以确保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这一案卷的发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抗战时期曲周的历史背景、法治精神及其重要性具有深远意义。                       
                                                                                                                                                                                                          赵波于2025年1月17日
Copyright 曲周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3003153号
地址:邯郸市曲周县新光路与利民街交汇处附近南 咨询电话:0310-6666666
技术支持:渊博网络 网站地图